说起拼多多,大家对其最深的印象大概是卖的东西很便宜、但质量待定,还有满朋友圈的“砍一刀”。然而就是这样一匹毁誉参半、令人又爱又恨的黑马,在目前中国的电商格局之中,打破了几年前淘宝系和京东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,跟淘宝系和京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
就在六月份的时候,拼多多迎来了一次股价暴涨,直接到达了1048亿美元,成为中国继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美团之后第四家市值破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,而作为公司创始人又拥有43.3%股份的黄峥身价也达到了454亿美元,根据福布斯富豪榜的实时显示,他已经超过了马云的439亿身价,排名世界第22位,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。
7月1日晚间,拼多多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黄峥以一封致全员信,宣布了公司组织升级。经董事会批准,公司原CTO陈磊将出任CEO,黄峥则继续担任董事长。黄峥在信中表示,卸任公司CEO之后,他将花更多时间和董事会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,研究完善包括合伙人机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,努力从制度层面推进公司再上台阶,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众机构。
而黄峥在拼多多的持股比例也发生了变化,从2020年4月的43.3%降至最新的29.4%,相应的,黄峥拥有的投票权也从88.4%降至80.7%。也就是说,黄峥持股比例下降了13.9%,以拼多多最新市值计算,其身家消失了142.89亿美元(约1009.5亿元人民币)。
就在拼多多快速杀出电商重围,甚至要跟淘系电商一较高下的关键时刻,突如其来的管理层人事调整,让外界大喊“料想不到”,尤其是黄峥又是宣布辞任CEO撤离业务前线,又是放弃股权,一系列看似“急流勇退”的举动的背后,不得不让人引发猜测:黄峥究竟在想什么?
对比2020年4月24日公布的2019年年报文件和2020年7月1日更新在美国SEC的公开文件可见。
此前,由黄峥控制的43.3%的股份主要由三部分构成,大部分是黄峥自己持股,一部分是通过Pure Treasure Limited公司持股,一部分是通过Walnut Street Management, Ltd.公司持有。
后面这两家公司均由黄峥控制,但都有小股东。其中,Pure Treasure Limited公司为黄峥与一位天使投资人共同拥有;Walnut Street Management, Ltd.公司为黄峥与创始团队共同拥有。
此外,黄峥还划拨出部分股权,包括划出个人名下拼多多上市公司的7.74%股份给到拼多多合伙人集体,用以进行一些长期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探索,为公司提供额外的长期动力和蓄电池;一部分可以作为未来管理层的补充激励;按照IPO时的承诺,连同创始团队一起,捐赠约2.37%的公司股份,正式成立“繁星慈善基金”;不再控制与天使投资人共同拥有的Pure Treasure Limited公司所持有的拼多多5.51亿股普通股中的1.8亿股等。
通过这次变更与调整,在拼多多的上层持股主体中,将不再有黄峥与其他股东共同拥有但由黄峥控制的主体。
此次组织调整,似乎出现了阿里巴巴的影子。阿里同样是以合伙人制度闻名。在2019年招股书中,阿里披露其合伙人由38人组成,这些合伙人在阿里内部担任要职,并牢牢地控制着公司的决策权,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核心作用,解决接班人问题,避免关键人风险。
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,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,只靠底薪+提成的模式是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,想要解决这个难题,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成为企业合伙人(股权激励对象)具体该怎么做呢?
大部分公司的合伙人制是出于激励的目的,但是还有少数的合伙人制是出于其他目的,比如公司控制权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需要明确3个关键方面:
1.明确合伙人机制的目的
合伙人机制是为公司导入优秀的人才、技术和资源,从而使公司更好的发展。
2.明确合伙人的职责
合伙人与公司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,双方共担风险,共享利益。一般会根据合伙人的能力,然后合伙人需要承担相应的业绩指标,而平台主要负责给与合伙人一定的支持。
3.设计相对应的分配机制
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伙人机制,必须明确合伙人之间的职责和分配利益,调动合伙人的积极性,从而提升公司的业务量。
合伙人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,独立核算。总部给平台提供品牌、技术、管理、财务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,收取一定的平台管理费用。合伙人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进行市场开发,然后与公司进行利润分配。
如此,才能设立真正完整有效的合伙人机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