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续了近五个月的新冠疫情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,各大企业的叫苦连天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:给予大企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,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和经营房产的免租和降租扶持。对受影响最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,国家此前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:
首先是阶段减免税费。对于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,征收率由3%暂时降为1%。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的商务楼宇、商场等,可临时减免缴纳房产税、土地增值税等。对个体工商户免征污水处理费以及城市道路占用费等。
其次是给予房租优惠。部分个体工商户租赁的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,对于这类房屋,三个月房租免收、三个月房租减半,将国有资产经营用房减免的租金全部让利给租户。不过对于租赁私人的经营用房,则只能通过租店家与房主进行协商解决。
还有缓解用能成本压力的措施。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、用气、用水不提供。提前执行天然气淡季价格,降低用气成本。非居民用水基本水价降低10%。电价降低5%,同时清理规范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行为。
此外,当地在个体工商户的融资贷款、支持用工保障、便捷行政审批上亦多有措施。

然而,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来说,这些政策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。走出门去,曾经车水马龙的步行街,如今冷冷清清,正常营业的商铺没有几家。新余市对疫情之下个体工商户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,
分行业抽取50户个体户中,只有5户对扶持政策有了解,而享受扶持政策情况:免息或低息贷款3户次,税费减免10户次,减免房租5户次,享受阶段性用电用气优惠1户次,没有享受35户次。
并且,困难时期,贷款可以说是小微企业、个体户的“救命稻草”,但贷不上款或成“夺命稻草”。虽然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纾困政策,但由于经营规模小、财务制度不健全、抗风险能力较弱,且缺少固定资产抵押物,小微企业、个体户在金融市场中相对弱势,融资可得性差。一些小微企业、个体户四处借贷碰壁,银行贷款普遍需要抵押、担保,但小微企业很难达到要求。
针对以上这些情况,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最新支持政策: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,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,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。
会议中提出的政策主要包括: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;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、餐饮、旅游等行业企业,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;减免企业缴纳的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三项社保费上半年达6000亿元,实施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;免收公路通行费1400多亿元。实施降准释放1.75万亿元资金;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、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,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.85万亿元;对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。加大对春耕生产、畜牧业发展等支持。上述举措的成效正在显现,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,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,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。
会议要求,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,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:
一是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,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,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。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、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,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。
二是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.29万亿元基础上,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,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。
三是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,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,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。
不过,政策再好不能落实也没有用,地方政府应当切实履行这些政策。同时加大宣传力度,必要时可主动走访小微企业及个体户,及时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!